来源:《凤凰周刊》总第672期 2018年12月15日
岭南本无雪,却满目香雪海,初到广州萝岗的人们,都会对这样一桩奇景印象深刻,说的,就是以漫山梅花闻名的萝岗香雪。
同一片土地上,还有一家名为“香雪制药”的高新制药企业,延续着萝岗梅景的清丽与傲骨,这便是js1005金沙线路。
作为广州生物医药领域的龙头企业,香雪制药已在广东、北京、山西、四川、重庆、安徽、云南、宁夏等地成立60余家子公司,大规模GMP生产基地、GAP药材种植基地相继而起,构筑成一条集中药资源开发、新药研发创制、中药先进制造、现代物流配送的完整产业链。
同时,冠名足球队,投身慈善业,上市创业板,创立研究所,香雪制药不断扩展着商业版图。
从一家默默无闻的代工厂,到备受国际认可的上市品牌,从推动中医现代化转型,到研发前沿抗癌新药,香雪制药只用了短短21年。大获成功的秘诀,自然离不开董事长王永辉的精准决策。
虽未曾学医,王永辉却始终保持着对医药行业的关注与热爱,他和香雪制药一起,从零开始,步步积累,步步创新,终于闯出一片天地。
从代工厂到上市公司,品牌攻坚显奇效
都说梅花香自苦寒来,香雪制药的发展之路,最初并不平顺。
创建香雪制药前,王永辉还是医药行业的门外汉。乘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他毅然舍弃国有家电企业的“铁饭碗”,下海创业。
1997年,正值萝岗制药厂进入转制期,这家年过半百的乡镇企业,原本只是个鲜为人知的代加工药厂。王永辉敏锐地觉察到,生物医药将是中国下一个朝阳产业,于是,他立刻着手改制,香雪制药就此诞生。
进军中药制药产业并非偶然,王永辉有着特殊情结。他的爷爷是一名老中医,对中药文化有着很深的情感,也希望他能在行业里闯出一片天地。
中医传统,贵在传承。但王永辉接手香雪制药后,并不满足于照传统药方生产复制,做大企业的代工厂。
“当别人品牌不行的时候,我们的企业也会跟着陷入危机。”曾经的创业经验告诉王永辉,创新才是企业保持蓬勃生命力、稳健发展的驱动力,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因此,他为香雪制药立下“自主生产研发,打造企业品牌”的发展战略,一条核心技术和品牌价值的攻坚之路,由此开始。
“一讲香雪制药,全广东都知道。”2003年,品牌效应初见奇效,香雪制药的抗病毒口服液犹如一匹黑马,从广东出发,响遍全国。
当时正值“非典”时期,中药香雪抗病毒口服液作为明星产品,一供难求。于是,不仅板蓝根等中药原材料价格高涨,不少厂家趁机限产抬价,使本就货源紧张的市场,更为胶着。用王永辉自己的话讲,这犹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利、义之间,他毅然选择后者——保证市场供应,决不哄抬价格,由此在广东站稳脚跟。
不久,北京市场也出现短缺,王永辉当即拍板,无偿捐赠香雪抗病毒口服液,保证北京中小学生人手一盒。这项总价值1000万元的义举犹如一场及时雨,既缓解了北京疫情需要,更为香雪制药品牌打开全国知名度。
很快,香雪制药驶入品牌升级的快车道。2008年,“香雪”商标入选中国驰名商标,并在一年后以绝对优势,成为广东感冒中成药市场的佼佼者,并在全国高居前三甲。
2010年,为谋求更大发展,香雪制药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成为一家集中成药制药、生物医学工程为一体的医药综合企业。
市场份额稳步攀升的同时,香雪制药不忘升级产品质量,板蓝根颗粒、橘红系列中成药及中药饮片等主导产品相继面世后,还不断二次研发,探索更多用药可能,医疗器械、保健品、功能性饮料等多点开花,也极大丰富了产品线,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更为香雪制药实现口碑与价值双丰收。
中药数字化变革,助力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坚韧、独立,既是梅花最令人称道的特质,也与香雪制药坚持创新、钻研核心技术的发展战略一脉相承。
随着抗病毒口服液、清肝利胆口服液、壮腰健肾口服液、小儿化食口服液、中风回春胶囊等五剂新药获得国内市场认可,王永辉开始琢磨,如何让“香雪制造”走出国门。
可以说,香雪制药是靠抗病毒口服液起家的,但如何以此征服国际市场,王永辉起初并未考虑太多。
“你能否告诉我,这里面成分是什么?”“下一批产品和我手中这盒能否一模一样?”但当他信心满满地将香雪抗病毒口服液带往美国,面对经销商的一再追问时,王永辉只能保持沉默。
这次碰壁点醒了他,中西医药知识体系和检验标准有所分歧,西药配方需精确到每种化学成分的分子式,每批次产品的质和量都要保持一致,而中药则由多味草药熬制而成,成分复杂,很难一一离析检测,即便药效再好,也难受国际认可。
变则通,不变不通。王永辉很快意识到,想要走向海外,中药行业也需及时思变,适应市场新要求。于是,一条现代化、标准化、数字化的中药革新之路,由此铺开。
现代中药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技术,是香雪制药数字化进程中的一个亮点。王永辉比喻道,拥有这项技术,中药原料和产品就能像人一样,有了自己的独特指纹。
该技术利用先进仪器,为各中药产品量身打造图形波谱。不同药材形成特殊的波形组合,含量多少则决定波峰高低,只要像比对指纹一样按图索骥,就能一一辨别中药产品中的主要成分和具体含量,通过比较不同批次产品的图谱相似度,即可保证药品质与量的一致性。
当时,这还是国内首创,可不少同行却认定,王永辉“不懂药”,此举不仅投入高昂的研发成本,还会堵死偷工减料的捷径,费力不讨好。
“(中药数字化)是基础的基础。中药成分或质量不可控、不精准,任何谈疗效的提高和稳定,也是一个空中楼阁,没办法实现。”顶着压力与质疑,王永辉和香雪制药研发团队历时4年,投入数百万元,反复攻关,这套新技术终在2003年通过国家成果鉴定,写入《中国药典》(2010年版)第一增补本。
此后,香雪制药将数字化技术进一步拓展到药材溯源、生产流通、质量控制、临床评价等多个环节。不仅对旗下种植面积超2万亩的GAP药材种植基地实行精准管理,严格控制药材产地、重金属、农药残留等20多项指标,保证1200余种中药饮片不含有害物质,还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提高质量标准,增加了100多个检测项目和指标。
同时,香雪制药还是全国首个完成万例中成药上市后安全性研究,和感冒类中成药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的企业,率先引入中药临床循证医学评价方法,通过大样本、多中心、大规模临床数据评价体系,量化药效,并对药品安全性、临床有效性、不良反应等跟踪研究,用科学数据说话,树立行业新标杆。
强强联合,也是中药现代化与数字化的催化剂。王永辉积极招募国内外研究人员,组成强大的科研团队,不仅与暨南大学合作成立广东省香雪中药及天然药物院士工作站,还斥资1亿元,从欧美国家引进人员设备,成立香雪生命科学中心,探索生物医药最前沿。
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香雪剑桥中药国际研究中心在英国成立,这是中国药企首次在欧洲设立科研机构,也是我国首家海外中药研发单位。
短短10年,该中心提交的板蓝根颗粒注册申请,获得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批准,成为首家按照欧盟指令要求申报中成药的中国药企,也是首款在英国获得销售许可的感冒中成药。出征海外,终于圆梦。
智慧中医露头角,超级助手放眼精准医疗
不久前,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报告(2016)》指出,随着发展中医药成为国家战略,以及屠呦呦斩获诺奖掀起中医热潮,社会对中医药的关注前所未有,互联网中医药将成为后起之秀,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互联网+中医药”,也是《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定下的发展目标。如何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让中医药治疗从“模糊”变“数字化”,再从“数字化”升级为“精准化”,开拓智慧中医模式,尤为关键。
“智慧中医将是未来中医一个大的飞跃。”作为该领域的领跑者,王永辉自有见地。在他看来,智慧中医犹如一名智能可靠的超级助手,它既遵循中医自身的发展规律,又吸收了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优势,帮助医生优化诊疗过程,满足患者个性化的用药需求,真正做到人人享中医,智能用准药。
2016年正式运营的香雪智慧物联中药配制中心,就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智慧中医”的智慧结晶。
2016年正式运营的香雪智慧物联中药配制中心内,一排排中药煎煮机正在运行。
3000多平方米的配置中心里,每天都能收到2000余张医疗机构的电子处方,每张处方都有专业审方员细心核实,有无配药禁忌,是否孕妇慎用、剂量安全等,均是审核重点。
随后,工作人员只需扫下条形码,按方抓药,中药煎煮机便能自动依据水量、时间、温度等设定参数精密运转,自动均分包装,由快递送药上门。患者上午下单,最快当天下午就能用上,既省下煎药取药的麻烦,也免去人工操作不标准、不规范带来的用药风险。
在这个全国首创,也是华南地区最高端的中药处方配制中心,智能监控无处不在。只需一台联网手机,患者可像网购订单查询一般,随时查看中药制备进行到哪一步、药材产自何处、快递送到哪里等信息,整套过程透明可溯。
医院认可,患者放心,随着香雪智慧物联中药配制中心接受度越来越高,订单量每月都能翻倍增长。王永辉有信心在未来3-5年内,将这套模式覆盖整个中医药行业。
如今,精准中医大数据诊疗平台,及分子诊断和基因测序检测平台的加入,更是组建了香雪智慧中医体系的三驾马车,实现中医诊断、治疗、检测、管理全方位的精准化与智能化。
当病人依方用药后,平台还能评价疗效,用大数据改进药方,病人再来取药时,便可用新药方优化治疗方案。王永辉认为,这种不断反馈优化的工作模式,正是智慧中医自我学习进化的能力体现,也是中药数字化向精准化升级的过程。
中医药频繁出海,香雪制药2.0未来可期
如今,21岁的香雪制药仍未停止中药现代化、精准化的脚步,并走上二次创业之路。
“作为中药企业,做大做强是必然的,但如果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制药企业,光守住传统还不行,我们必须要在一些前沿的技术、突破性的领域、高效能的药物方面有所作为,有所突破。”合作研制肿瘤新药,开发基因治疗技术等新举措,均回应着王永辉的期待。
目前,香雪制药与多家国际知名药企强强联手,收获颇丰。如与英国合作研发的植物药,获得英国MHRA药品注册。而与美国合作的国内首个小核酸新药STP705和脑胶质瘤新药KX02,也均已获得中美两国临床批件。
目前,香雪制药还探及抗癌领域,其开展的新一代基因抗肿瘤新药和T细胞受体基因治疗项目,均是全球抗癌研究的前沿方向。
早在2013年,香雪制药便与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国家呼吸病重点实验室教授李懿共同创办了香雪生命科学研究中心。成立之初,他们便聚焦特异性T细胞受体免疫治疗技术,希望通过不懈研发,为恶性肿瘤的精准医疗开辟全新道路,并从根本上攻克癌症。
该技术通过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除瘤抑癌,疗效更好,副作用和复发率也更小。它不仅适用于早期肿瘤患者的治疗,一些晚期肿瘤病人也能部分或完全缓解病情,抗癌治疗又多了一重希望。
当时,全球仅有两家企业开展这项研发,一家远在英国,另一家便是香雪制药。
2007年11月29日,香雪剑桥中药国际研究中心在英国剑桥生物技术园成立,中国驻英国大使傅莹女士参加中心生物孵化楼揭幕仪式。
随着研发团队不断壮大,实验设备一应俱全,香雪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已成为现代生物医药的研发基地和转化平台。
目前,已有多家医院参与临床合作,共同打造多研发管线“实体瘤”细胞治疗平台,还有首个针对非小细胞肺癌和其他肿瘤的TCR-T项目获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在国际上也属少见。可见,在这一领域,香雪制药已领先一步。
一手是传统中药的现代升级,一手是抗癌技术的创新研发,看似截然不同的两个领域背后,都有着香雪制药多年来推动智慧中医、精准医疗,改善行业生态和公众健康,由国内走向国际的宏远目标。两掌合力,将助力香雪制药进一步发展升级。
“香雪制药将继续推进智慧中医战略布局,全力打造香雪制药2.0,早日实现从资本运营向知识运营的转变,产业链向产业闭环转变的健康产业生态系统。”王永辉寥寥数语中,饱含着几代香雪人的殷切期待。
随着中医药遍地开花,走入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俄罗斯、新加坡、阿联酋等国,多种中药产品以药品形式注册。在中国推动下,世界卫生组织也将中医药为主体的传统医学,纳入新版国际疾病分类(ICD-11)。这些都标志着,中国中医药将越来越多地被国际医药体系认可,中医药企业出海将大有作为。
作为中医药企业中的一员,香雪制药未来可期。
原文链接:http://www.ifengweekly.com/detil.php?id=7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