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与开发,传统与现代,独特性与标准化等等,这些词在某种程度上概括了目前我国一些文化遗产项目的现状。诸多例子表明,顺应新技术、新需求而变,使众多老字号走向又一春。但是,如何在保护中适当开发,在开发中传承独特的中华文化遗产,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凉茶的前世今生
"广 东三件宝:烧鵝、荔枝、凉茶铺。”岭南人饮用凉茶历史悠久、世代流传、相习成俗,与粵剧、粤菜粵语等, 一起体现出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凉茶最初来源于民间草药的自采自熬自用。
公元306年,东晋道学医药家葛洪来到岭南,于当时瘴疠流行,他悉心研究岭南各种温病医药。葛洪所遗下的医学专著以及后世岭南温派医家总结劳动人民长期防治疾病过程中的丰富经验,形成了岭南文化底蕴深厚的凉茶,其配方、术语世代相传。
明清时期,茶饮中配以药物已十分普遍。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记载着多种茶和其他中草药配成的药方,比如,与醋一同煎服,可治中暑痢疾。
凉茶申遗
2005年8月中旬,凉茶被广东省食品文化遗产认定委员会正式认定为首批广东省食品文化遗产。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东凉茶,文化价值得到了保护。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王老吉、上清饮、健生堂、邓老、白云山、黄振龙等18个凉茶品牌54个秘方名列其中,受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公约》、《世界非物质文化保护公约》及《中华人民供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有关法律的永久保护。